2007年4月4日 星期三

消失的第五篇—談外匯

還記得『貢獻我的專業,教你投資理財系列』嗎?原本說要寫五篇,從共同基金ETF與連動債股票,到期貨篇,然後最後一篇講外匯,結果寫了前面四篇就不知道在忙什麼第五篇就落掉了,直到前陣子被讀者提醒我那時候答應要寫一篇談外匯的文章,嗯~~!沒錯,我完全忘了這件事。 :p

除了忘記以外,我後來仔細想想有多少我的讀者是專門在做外匯的?我指的是外匯期貨,我想應該很少,不如我針對一般讀者比較會遇到的外匯相關問題來講講好了。

大多數人第一次會碰到外匯問題都是在投資共同基金或是外幣定存的時候(不討論出國換匯這種小額的),我總是建議大家買共同基金可以拿1/3去選擇以美金計價的,1/3以歐元計價,其他1/3以台幣計價,這是最保險的作法,因為假設你在美金兌台幣1:34的時候買了一筆大額以美金計價的基金,後來台幣漲到1:31,即使基金淨值是上漲,整體績效還是得扣掉10%匯兌損失,這叫做無妄之災,其實可以在一開始就避免掉。當然你可能會在1:31的時候買進,然後在1:34的時候贖回等於多賺了10%,不過這等於說你投資的變數增加了一個,也就是說你投資基金不只是要去考慮他的長期績效,還要多考慮一個匯兌風險的變數,而匯兌這部份牽扯到成千上萬個變數,多了這個會導致投資失敗的機會增高許多。

這時候我們把目光拉回到你買基金的那個時點,假設你當時經過4433法則篩選出來這支基金,是因為看中的就是它長期績效穩定成長,還是因為對美金走勢有深入研究判斷出來美金會繼續漲,所以買以美金計價的基金?我想絕大多數人都只會著重在前者,既然你看中的是基金本身的成長,那就應該把其他的不確定性因素消除掉,而外匯漲跌就是最大的不確定因素,放任一個自己完全不懂的東西去影響你的投資,那跟抱著一顆未爆彈一起睡覺有啥不同?嗯,沒錯,跟賭博也沒啥不同。

經由把投資分成三等分來避開匯兌風險是有效的,通常台幣和美金和歐元總是互有漲跌,台幣多賺的就去補美金少賺的,讓投資單純化是穩定獲利的不二法門。

再談到外幣定存,我還是一句老話,對外匯有研究再去投資這種商品會比較好。起碼我周遭為了貪圖外幣高利息而去投資的,十之八九都是拿定存利息去補匯兌損失,佔到便宜者鮮矣。

外匯牽扯到的東西太多了,從政治面到經濟面,從國內局勢到國際資金流向,從進出口到央行政策,這是一門很大的學問,我一般是不建議散戶朋友跳進來做這一塊,除非你真的很有興趣,想和世界上最聰明的一票人鬥智,加上平常不用上班又是個夜貓子(因為外匯交易時間在台灣的夜間),或者是你的資金量大到台灣股市、期市吃不下,不然還是別進來攪和會比較好。賺錢的路很多,沒必要選一條特別不好走的。

當然也可以什麼都不看,單看線圖來操作。先問問自己在台股靠線圖賺到大錢了嗎?沒有的話為什麼覺得技術分析在外匯可以work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