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19日 星期二

投資時間長短不重要,適合自己才是獲利保證

一般人的印象裡面長期投資總是比較好,不過這其實中間有許多貓膩和但書。先來看看一般人這種想法從哪兒來的:1.股神巴菲特的超長期投資致富傳奇。2.炒短線的當沖客給人觀感不好,十分短視近利。3.手續費和稅會多繳很多。4.容易追高殺低。

以上觀念全部正確,但是在台灣為什麼超長期投資的通常都是套牢一族呢?因為立足點不同,整個操作的心態和方法通通不同,自然會變成人家股票放很久放成會下金蛋的母雞,我股票放很久就發霉越來越低價。

怎麼說呢?看看巴菲特是怎麼做的,他老人家是先選好股票,從產業別、個別公司、財務報表、整體經濟…..,一一去分析,最後篩選出來他的獵物,再趁股票被大盤拖累,或是老闆犯了不影響公司未來發展的錯誤,可是被誤殺。這時候才施施然的優雅買進,然後長抱。

這邊我舉個例子:富國銀行(Wells Fargo Bank)在1991年的時候為了因應全美不動產市場的不景氣,而提列備抵呆帳13億美金,這是它預期會損失而先作準備的錢。結果損失真的發生了,把其1991年的大部分獲利侵蝕掉,變成只獲利2,100萬,每股0.04美金。

這可嚇壞了華爾街的分析師,四個月內富國銀行股價從86美元跌到41.3美元,只因為1991一年沒能賺錢,股價就跌掉52%,結果巴菲特趁此機會以平均57.8美元,一舉買進該銀行10%的股權(約500萬股)。

原因是他觀察到富國銀行是全美管理最好、獲利最佳,也最有競爭力的銀行之一,而富國銀行的所在地加州,不論個人、企業、大小銀行都是它的客戶,手續費就收不完,這是一間本質非常好的銀行。

結果富國銀行最後的損失其實並沒有其管理階層預估的糟,因此到了九年後的2000年,富國銀行的股價大約是270美元,巴老的投資帶給他大約18.6%的複利年報酬率。

而一般散戶同胞的行為模式是電視上老師說好,親朋好友說好,大家都賺錢,已經漲了五成,才進場(一定買到相對高點),然後買什麼一樣人云亦云,買朋友給的明牌、電視上分析師看好的股票、報紙票選出來的股票,最後急急忙忙買進,自然很容易接到最後一棒,然後長抱。

這樣一比較就很明顯啦,我就不再贅述。

我這篇主要是講長期投資是好(老巴故事很多,咱們以後慢慢講),但是不一定適合台灣,因為台灣大多是電子業,而電子業的產業更新波動很大,很多時候公司就紅那一兩年,然後就沒落(例如:威盛、廣達、禾申堂、精業…),都是最後股價不到原本1/10,長抱的下場就是腰斬再腰斬再腰斬。所以其實最恰當的投資時間大概介於半年到一年之間,剛好作一波段,即使去頭去尾也是吃很飽。

當然短進短出也是很不好,一來手續費長期累積下來很可觀;二來人不是神,很容易追高殺低。不過這就有些例外了,有的人短線進出,但是會出場的都是虧損的,賺錢的股票都續抱著,這樣持續賺大賠小也是不賴。

所以結論就是作投資沒有一定的法則,長期投資都不好?也未必。短期投資都不好?也有例外。一次次去測試哪種方式才最適合你,找到適合自己的穩定獲利系統然後套用,每次再不斷微調,自然而然會大賺小賠,成為投資贏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